10月16日上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毕迎普研究员受我院汪圣尧教授邀请,以“光催化剂表界面动态变化机制研究”为题,于逸夫楼B212开展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我院化学系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报告由理学院院长陈浩教授主持。
毕迎普研究员的报告从太阳能光催化的科学与现实意义出发,提出了制约光催化转化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即太阳能利用率低、载流子复合严重以及表面催化效率低。欲解决上述问题,厘清电子的传输模式及其对材料的影响至关重要。对此,毕迎普研究员通过发展原位XPS确定了TiO2中Ti原子位解离形成的羟基具有极强的逆向电子转移能力,正是这种逆向电子迁移影响了TiO2全分解水性能。除此之外,毕迎普研究员就氧缺陷如何影响TiO2光催化性能提出了新的见解,其课题组发现水分子在催化过程中会自动回填修补一部分氧空位,所剩的氧空位才是影响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关键。回归到电子迁移的机制部分,毕迎普研究员发现光激发下电子转移可引起化学价键及晶体结构的变化,并以Pt/TiO2与超薄BiOCl为模板,阐明了其在光照下晶体表界面具体的变化现象与机制。报告最后,毕迎普研究员预测了未来催化的研究方向。
会后我院老师与学生就光催化分解水的发展方向与科技创新手段与毕迎普研究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学术气氛浓厚,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专家介绍】:
毕迎普,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能源与环境纳米催化材料组课题组长,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国际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博士后,2011年10月到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创新研究员。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半导体光催化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构建及其电荷迁移研究,从原子间电子转移本质上深入认识制约太阳能光催化效率的核心科学问题。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atal, 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相关工作被引用10000余次,其中2篇引用超过1000次,H因子为44。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10余项课题。
撰稿人:刘昊天
上一篇:山东大学王朋教授受邀做客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下一篇: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研究员受邀做客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